【長崎】2015成為世界遺產的海上廢墟:軍艦島(端島)

在開始說軍艦島之前,先來聽首歌吧:B'z的My lonely town,還蠻好聽的哦!有了長崎市官方的協助,這支MV得以進入一般人進不去的區域,包括建立於1958年的中小學校等地拍攝。



(圖片來源:長崎市政府軍艦島介紹手冊)
在博多車站、長崎車站或是飯店各處都有放軍艦島的介紹,上面有一些軍艦島上陸的資訊。單子上面寫了五個,不過最後一個「馬場 廣德」沒有網站。

やまさ海運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軍艦島クルーズ              

軍艦島コンシェルジュ  



シーマン商会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以上圖片來源皆為各網站網頁截圖


價錢的話,單子上面都有列出來
(圖片來源:長崎市政府軍艦島介紹手冊)
這樣看起來,最貴的貌似是排在第一位的やまさ海運。可是如果夠早預約的話,會有打折的喲

(圖片來源:やまさ海運株式會社網站)
所以如果照這樣算下來,提早一個月前預訂打八折還蠻划算的呢!
我選擇了やまさ海運,只因為他排在第一個...,而且我也沒有提前一個月預約,因為太懶了到出發前兩週才開始排行程,結果發現軍艦島還蠻熱門的,我在長崎的三天,每天兩班的航程,只有禮拜四的下午還有空位了。所以奉勸大家一定要提早預約提前規劃,這樣既可省錢又有位置不會撲空。

至於登島率的部分,やまさ海運有一份統計各個月登島率的資料,大致看了一下其實冬天的登島率都蠻高的,夏天的話因為颱風的關係,有時候甚至會低到六成
(表格來源:やまさ海運株式會社網站)

やまさ海運乘船處在電車大波止站附近的長崎港terminal一樓,大波止站下車在路口有個大大的文明堂,還會提供試吃的一小塊蜂蜜蛋糕與一杯熱茶呢!  
右圖:長崎港terminal是 yamsa海運的報到處與乘船處。圖中的那艘船就是我們要搭的船。

  
左:等待的碼頭望出去的風景,長崎的房子沿著山坡建築。
右:其他海運公司的船,上面寫著大大的「明日的世界遺產是這些島唷」(打完以後覺得這句話很廢XDDDD)

每個人上船都會發一張參觀證,由於我們是外國人,因此發的是綠色的,上面寫著英文。如果是日本人(或是懂日文的人),就會發黃色的證。


船開出去以後,沿途會經過許多依山而建的建築群,看起來非常壯觀。



やまさ的船有兩層,下面那層算是室內,有窗戶擋著,樓上那層則是半戶外,有遮陽的屋頂。當然是坐樓上比較好囉,有屋頂不必擔心很曬,而且やまさ的船蠻大的,原本擔心的會暈船完全沒有發生。反倒是我們駛離軍艦島後,看到一艘搖搖晃晃的中型船靠岸,那艘船比起やまさ真是小了許多,看那種體積,如果風浪稍大,大概會很暈吧?

(圖片來源:やまさ海運株式會社軍艦島介紹手冊)
船公司所發的簡介中,也會標示出本次航線會經過的一些重要景點。船在行駛的過程中,也會有導覽員「全程用日文」解說,不過跟我們一起坐船的遊客大概有八成是日本人,剩下的有兩個中國人、兩個香港人、一兩個韓國人,還有一個國籍不明的亞洲臉孔。

女神大橋在2005年竣工,是外型美麗搶眼的斜張橋,在稻佐山上面也可以看得很清楚。票選出來的美稱是ヴィーナスウィング」維納斯之翼。下圖是在稻佐山上面拍到的、發著光的女神大橋。圖中靠左的鋼架是三菱重工長崎造船所立神工廠所在地。


三菱在長崎的港口真的有很多據點,下圖是河口另一側的三菱重工100萬dock yard,還有一艘建造中的大船停在旁邊,看起來非常壯觀。



越來越靠近軍艦島,右手邊那個稍大的島嶼叫「中之島」。左邊便是軍艦島了!


船接近棧橋的時候,可以清楚地看到舊時的棧橋,這邊的建築應該是中小學、體育館和礦工住宅吧?

  
下船後有規定的路線,這條路線大概佔一圈軍艦島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吧?原本天氣非常晴朗炎熱,不知道為什麼出海以後還有上了島,就變得陰陰的。灰暗的天空讓整個廢棄40年的島嶼看起來非常有感覺。


這張圖中右側一個個口字型的,是「存煤傳送帶」,精煤通過這個傳送帶運送到煤堆場存放,再搬運到煤炭運輸船上。中間那棟應該還是中小學跟體育館。這是在第一參觀廣場所看到的景色。




第二參觀廣場有個搶眼的紅色建築,在一片土灰的島嶼上顯得十分醒目,這是綜合事務所,是用磚頭建成的。在這棟建築中,有為礦工而建的大型公共浴池,據說當時的浴池總是一片漆黑。而這個地方原本有眾多建築物,因為颱風幾乎都倒塌了。

紅色建築的旁邊是第二立井坑口棧橋,這個立井是當時主要的礦井,深入底下六百米。在這個廣場前方的底下有個窄小的隧道,當年煤炭會經由小船,穿越這個隧道運送。

軍艦島因為是海中孤獨的島嶼,而且大部份是人造的,原本島嶼的面積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一而已。這個島最大的災害就是風災,所以周圍建有厚厚的堤防,還有排水道,當大浪捲進島內,水可以從水道流出,不至於淹水。



第三參觀廣場的旁邊很明顯的是個游泳池,還可以看到殘存的線呢!1958年建成,有25公尺的普通游泳池跟兒童專用游泳池,使用的是海水。該島的另一個游泳池在礦工住宅頂樓,從1952年建成之後就一直奢侈地使用自來水。



另一邊的30號樓(圖中正中央)是舊礦工住宅,建設於1916年,據說是日本最早的7層樓鋼筋混凝土建築高層住宅。31號公寓(30號樓的左側)也是礦工住宅,地下有公共浴池,一樓還有郵局跟理髮店。

三個參觀廣場(見學廣場)都各有解說員,有的還會拿舊照片圖文並茂的解說。有個船運公司的爺爺非常熱心,看到我們掛著外國人的卡片,就一個一個拉過來,努力地用英文搭配地圖解釋各棟樓的用途。

參觀路線結束之後,船會沿著軍艦島繞一圈。繞行的方向是順時針,所以這次上船以後要坐在右側。當然,船公司也會提醒大家要往右邊挪動。



這就是船離岸後開始繞行軍艦島所拍到的景象,中央高小小的那個是神社,當時的每年4月3日,全島都會舉行隆重的山神祭。
旁邊的中小學,總共7層樓,1958年建立。1到4樓是小學,5樓、7樓是初中,6樓有大教室、圖書室、音樂室等等。最特別的是1970年新設了體育館還有供應伙食的設備,運送伙食的電梯是當時島上唯一一座電梯你看看這電梯才用4年,軍艦島就廢了!再次顯現三菱重工的奢侈啊!


繞道島嶼的另一面,就是剛剛講到的30、31號公寓。31號公寓的旁邊是電影院,不過現在已經倒塌了(下圖圈起來處),當時的電影院幾乎座無虛席,大概因為島上沒有什麼娛樂吧?


下面兩張是繞島一圈的各個景象。
  

最像軍艦的,大概是從這個方向拍了吧?





船漸漸駛離軍艦島,最後突然想到要把船上懸掛的日本國旗跟軍艦島一起照進去!


這個曾經住了五千多人的人造島嶼。島嶼上面的建築除了少數幾棟是木造的之外,其他幾乎都是RC構造,看看廢棄了40多年、孤立海中遭受風浪侵襲,還能維持大致的結構,真的很勇健!這個人工島上一應俱全,有教室、醫院、郵局、娛樂設備應有盡有,還有柏青哥哦!只不過遊戲機台在當時撤離的時候已經全部搬走了,不然能夠一睹四十年前遊戲機台的長相也是蠻酷的!

除了露出海面的這些建築外,不要忘記軍艦島底下可是很深很深的礦井哦!端島海底礦井的挖掘作業深達海面下1000公尺,這麼小的島嶼底下,根本就是另外一個海底工廠啊!想到這邊就更佩服眼前這座海上廢墟了!回想當年有許多韓國、中國的奴工在這麼深的海底下工作,高溫、高濕、高危險,看到現在這座島嶼,不勝唏噓。

最後要提一下「暈船」的問題,因為去程回程各30分鐘的航行,其實我蠻擔心會暈船的,上次在馬祖搭船就暈到不行,不過這次yamasa海運的船真的比較大又穩,或許因為這次出海沒甚麼風浪吧,我完全沒有暈船。

下圖是另一張回程時拍到的船,應該同樣是やまさ海運公司的船,只不過這艘是「觀光丸」,就是繞著軍艦島看看,不會上陸的。背景是美麗的女神大橋again!



最後這間海運公司在回到長崎港的時候,會發給一張「軍艦島上陸證明書」,連這個都有證明書,日本人真是......不過拿到這張真的很虛榮。岸上也會販售一些紀念品,像是鑰匙圈、相冊等等,但是沒有看到明信片。明信片要到長崎車站旁邊的紀念品販賣店才有賣。


Reference:
1. 長崎市政府軍艦島介紹手冊
2. やまさ海運株式會社軍艦島介紹手冊

Comments